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重要讲话在与会同志中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赵 成
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与会同志中引发热烈反响。与会同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如何始终’深入阐述‘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告诫全党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中央纪委委员,北京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健表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可能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风险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十年磨一剑。新时代十年,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中央纪委委员,上海市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李仰哲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精准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为破解纪检监察工作新老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与会同志表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一深刻论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全党提出的重要要求。”中央纪委委员,陕西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兴宁说,面对新时代十年取得的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管党治党的基本方式。新时代十年,我们党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这是一项纲举目张的工作,也是我们目前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王兴宁说,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履行好协助职责,推动形成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把严的基调落实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提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责任”是与会同志频频提及的关键词。
为破解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中存在的虚化空转、各自为战、层层递减等问题,上海探索建立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统一联动、合力运行的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李仰哲表示,将一体履行好纪委协助职责、监督专责和纪委书记作为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咬住“责任”不放,抓住“问责”要害,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以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撬动各项工作责任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省公共工程领域探索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一张网’监督体系,推动公共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形成监管、监督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运行机制,形成经验后我们将予以推广。”中央纪委委员,海南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国猛说。
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
政治监督要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王兴宁表示,陕西将聚焦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重大决策、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开展项目化监督,着力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督促整改,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确保各级党组织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处。
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上海将分地域分领域分层级纠‘四风’树新风,用好大数据手段,健全精准识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立体网络,在坚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追究上级领导干部失职失责问题,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李仰哲说。
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海南将着力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能力和水平,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查处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推动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督促拓展完善‘机器管’系列建设,切断利益输送链条;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着力构建清廉社会生态。”陈国猛表示。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陈健介绍,“北京将加强‘三城一区’和副中心纪检监察体制调整后配套制度建设,深化政法、卫健、金融等系统派驻机构改革,探索推动向国有企事业单位派驻纪检监察组,推动以专门机构监督联系专门领域或系统,打牢纪检监察组织基础。”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与会同志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在“闽人智慧”里,读懂不一样的福建******
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福建的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壤,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福建省主要山脉分布图 图源:新华社
那么,福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一些答案: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福建话很难懂,但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朗朗上口;厦门鼓浪屿风景优美,是珍贵的世界遗产;福建茶叶品类繁多,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名扬天下……
鼓浪屿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摄
但其实,福建还有许多你不知道的内容——
这里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有着诸多耐人寻味的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
地处莆田的木兰陂,建成于1083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被誉为福建的“都江堰”,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泉州境内连接晋江和南安的安平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港大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龙门一半在闽川,宋朝时期,福建进士人数全国第一;同安人苏颂发明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建阳人宋慈著有《洗冤录集》,标志着传统法医学体系的建立,比欧洲最早的法医专著早了两个多世纪……
木兰陂 图源:莆田新闻
这里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诸多能工巧匠,令人叹为观止的福建技艺、璀璨生辉的福建创造世代传承,给予这片土地沉淀的智慧。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遵循“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艺苑奇葩、中国一绝”的厦门漆线雕技艺,工艺繁复精细,耗时数月甚至数载;将乐“西山纸”极负盛名,传承蔡伦造纸工艺,乾隆年间曾作为《四库全书》用纸;南平建盏造型古朴典雅,质地深沉含蓄,具有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一度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还有“中国白”德化陶瓷、色彩斑斓的福州寿山石,无不吸引着世人……
南靖土楼 图源:花样漳州文旅之声
进入新时代,这里还以科技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制造和创新科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院士谢华安的杂交水稻“汕优63”,解决了数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连续16年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复杂风浪涌环境下建设的海峡大桥;福清“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和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宁德时代,世界一流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还有“晋江经验”的金字招牌、互联网“龙岩帮”的典型现象,敢闯敢拼的闽人精神,延续着生生不息的智慧……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高信凯/摄
千百年来,福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寻觅和践行发展之“道”,形成了崇高的精神理想与价值追求,积累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高超生存方法与谋略。
这些“知”与“行”,形成了闪光的思想、革命的贡献、先进的发明、精湛的技艺、非凡的创造。这些,我们将其统称为“闽人智慧”。
“闽人智慧”让福建人民从古至今,适应着本地境域内的社会发展,满足着精神和物质的生活需求,是对中华民族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位于龙岩长汀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图源:闽西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闽人智慧”蕴含着敢拼会赢、锐意创新的福建精神,展示着勤奋、开拓、智慧的福建人民形象,代表着福建对国家、对世界的突出贡献。
在当下进行“闽人智慧”主题宣传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通过挖掘“闽人智慧”的深度内涵,梳理“闽人智慧”的脉络,讲好“闽人智慧”的故事,能够让人们了解一个立体和丰富的福建,展示全面、全新的福建形象,能够培养和树立福建人“有根据的自豪感”,增强福建人民的文化自信,进而增强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带着自信与自豪,才能更好地践行当下、走向未来。这是“闽人智慧”主题宣传的初衷,也是该宣传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位于福州的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图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闽人智慧”主题宣传主要分为三个系列:你不知道的福建、非遗里的闽人智慧、闽人新智。
力争用贴近时代生活的方式讲述“闽人智慧”故事,视角新、切口小,做到读者群体的全覆盖,青少年也能看得懂、喜欢看。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省内、国内甚至全世界范围的传播。
而无论哪一个系列的内容,着重和优先考虑的都是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有分量和代表性意义的主体,以具有突出性、独特性、创新性、唯一性等为标准。
如“你不知道的福建”系列侧重展示历史长河中人杰地灵的福建。运用新颖的观察角度、时尚的科普元素、鲜活的叙事方式,展示福建鲜为人知的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展现古今福建人民的智慧。
八百多年前,朱熹与陆游、辛弃疾在武夷山相遇相知、谈儒论道、报国为民。图为武夷冲佑观今景 衷柏夷/摄
人文历史类题材突出展示福建独一无二或独具鲜明地方特色的“元素”,包括从古至今福建独特的人文现象,在全国或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事件;在某一领域有卓越成就、突出贡献、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杰出人士。注重挖掘过去较少报道、鲜为人知的史实,或从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角度去展示。
自然物产方面则注重选取福建所特有、独有的自然资源,着重突出福建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或物产的创新型运用,发明的举措、技艺、方法、本领,在全国范围内、行业内具有突破性、引领性意义,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并获得巨大收益。
“非遗里的闽人智慧”系列,侧重展示的是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里蕴藏的匠心智慧。通过介绍福建的能工巧匠、非遗传承、技艺营造,用非遗传承人与众不同的能力、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创造力,展现精湛独特的福建技艺、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璀璨生辉的福建创造。
福建永春,被称为“中国香都”,在东南亚地区,每3根篾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产。图为香铺晒金 郑成乐/摄
在类别上,我们重点选取传统技艺与传统医药两大板块内容,至少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省级传承人名录。
所选取的“非遗”,包含高层次的技术含量与水平、独特的科学价值,在同时期或同领域内具有独特性、突出性、唯一性等特点。不仅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当今仍需传承延续,有新的时代活力与发展特色。
“闽人新智”系列,侧重展示新时代科技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福建。面向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新的建设与发展项目的文化性报道,要求有历史纵深度、文化厚重感和鲜活的时代气息,能够反映新理念、新气象。
行业公认的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中广核平潭大练海上风电项目(资料图)。图源:中国平潭
如福建超级工程和特色建筑,选择的是福建古今具有国家级、世界级地位的设施工程或巨构宏筑,在建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仍有重大影响,或能极大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是能够展示福建的“金名片”,突出体现福建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
涉及福建现代智造的内容,则着重挑选对经济产能、科学进步、社会生活等各圈层带来实质性影响的新技术、新智慧主体,其技术创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新智”包含社会治理、改革举措方面,如推动历史新变化、社会重大影响的新方法、新政策、新措施、新实践等,在历史节点、全国范围内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理念和实践,且在省级、国家级层面具有“样本性”意义,能够反映时代发展和进步的福建新理念、新气象、新智慧。
城中穿行的福州福道,总长131公里,把山、水、人、城融为一体,融进了城市肌理、串起了绿色生活。陈霖/摄
通过近一年的宣传传播,“闽人智慧”深入人心。
人们从这四个字中,读到了不一样的福建,体会到敢拼会赢、锐意创新的福建精神,了解到福建对国家、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形成了勤奋、开拓、智慧的福建人民印象。
我们深知,“闽人智慧”丰厚深沉、历数不尽,但“闽人智慧”宣传项目一定会持续推进。
希望通过“闽人智慧”的讲述,持续激发福建人源源不断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更激发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让我们对过去有更深刻的了解,对现在有更准确的把握,对未来有着更热烈的憧憬。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海峡通讯》